这是1948年3月1日毛主席起草的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行动部署给刘伯承、邓小平等人的电报。电报图片来自中央档案馆。内容如下:
刘邓,粟刘,陈唐,陈谢,并告中工委,邯郸局,向前,彭张赵:
各电均悉。部署如下:
(一)刘邓应即将一、二、十、十一等四纵组成为一集团,寅卯两月在津浦以西、平汉以东、淮河以北、黄河以南地区机动作战,包括休息时间在内。辰巳两月或仍在该区配合粟刘机动,或向平汉以西机动,依情况决定。粟刘即令十、十一纵完全接受刘邓指挥。
(二)陈唐并指挥陈谢主力,寅卯两月举行陇海郑潼线作战,包括休息时间在内。日内开始第一阶段打郑洛段,相机攻取洛阳;第二阶段打洛潼段,争取歼灭裴昌会兵团大部(原七个旅已有两个旅西开合阳、潼关,一个旅在商洛未动,现留阌乡至洛阳一线者约四个旅)、孙元良兵团一部,配合彭张渭北作战。彭张现正围攻宜川,吸引九十师、二十七师增援,各个歼灭之,现正战斗中。
(三)粟刘所部依五军情况决定,或跨河两岸,或全部到北岸,总以安全休整两个整月为目的。
(四)刘邓除留大别山之三万人外,其三六两纵主力暂时最好留大别山一时期,钳制十师、二十师等部,尔后或向北或向西,依情况决定。
(五)向前所部在浮翼整训,准备打临汾。阎锡山集中七个旅于平介有南援模样。许谭所部除留十三纵于胶东外,主力七九两纵配合渤海地方兵团,寅月上旬开始向胶济西段作战。韦国清率二纵,丑下旬由诸城南下苏北,与该地十一、十二两纵合组苏北兵团,加强苏北之作战。东北方面冬季作战已消灭敌九个正规旅(内一个旅起义),现正准备攻四平,得手后休整,然后举行春季作战。我东北兵力有很大增强。晋察冀军不久休整完毕,即举行新作战。知注并告。
军委 寅东
电报所提刘邓,指刘伯承、邓小平,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和政治委员;粟刘,指粟裕、刘先胜,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和副参谋长;陈唐,指陈士榘、唐亮,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;陈谢,指陈赓、谢富治,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前委书记和副书记;向前,指徐向前,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;彭,指彭德怀,当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;张赵,指张宗逊、赵寿山,当时均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;许谭,指许世友、谭震林,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;韦国清,当时任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。
时间回到1947年8月27日。当天黎明,淮河北岸的水雾中,刘伯承亲自执竹竿探测水深的身影成为解放战争史上的经典画面。当他发现一处水面仅及颈部的浅滩时,立即下令12万大军紧急徒涉。当最后一支部队抵达南岸,淮河突然涨水,将追兵阻隔在北岸。这支疲惫而坚定的队伍,正是刚刚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壮举的刘邓大军。
毛主席在陕北窑洞接到捷报时,难掩兴奋:“我们总算熬出头了!二十多年以来,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,自刘邓南征后,我们的革命战争,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。” 这番感慨揭示了大别山战略的深远意义——如同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,直接威胁南京、武汉,迫使蒋介石从各战场调集33个旅重兵围剿,从而打乱了全国战局。
在挺进大别山的20天征程中,刘邓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。他们跨越陇海铁路、穿越“死亡区”黄泛区、强渡涡河、沙河、汝河、淮河六道天险。尤其在汝河决战时,面对前有阻截、后有追兵的绝境,刘伯承发出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呐喊,邓小平下达“不惜一切代价打过去”的死命令,最终杀出血路。
当8月27日红旗插上大别山时,这支军队已从华北平原的内线兵团转变为悬在长江北岸的战略尖刀,与东线的陈粟大军、西线的陈谢兵团构成“品”字形攻势,互为犄角。
但是,刘邓大军面临的困难也空前凸显出来。当1947年冬季来临,大别山的寒风却比刺骨。刘邓大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军事上,白崇禧指挥33个旅实施“总体战”,采取“筑寨并村”、“三光政策”,制造无人区割裂解放军与群众的联系。生存条件上,部队面临缺衣少粮的绝境。12万将士仍着单衣,粮食供应断绝,伤病员无处安置。邓小平后来回忆:我们好不容易刚走出黄泛区,现在又走进了“红泛区”(指战士们脚被冻裂流血)。
1947年11月,刘邓在黄冈总路咀作出震惊全军的决定——枪决违纪副连长赵桂良。这名战斗英雄因拿群众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被处决。邓小平在决策会议上疾呼:“不要认为这是件小事!破坏纪律,脱离群众,是自掘坟墓!”此事折射出部队面临的物资匮乏与群众关系危机。
严冬逼近,部队冬装尚无着落。10月20日,刘邓在蕲春叶家花屋下达死命令:“各纵队沿长江北岸展开,以半个月时间,解决冬衣!”11月初,二纵六旅攻克麻城宋埠缴获数车棉布,才暂解燃眉之急。
与此同时,蒋介石正调集重兵构筑双层包围网,以15个旅在大别山内线清剿,18个旅在淮河以北阻截援军。刘邓大军被迫分兵——由邓小平率前指3万人留大别山周旋,刘伯承带后指北上淮西开辟新战场。1947年12月24日,六纵奔袭广济县城,歼敌800余人。1948年1月1日,在麻城黄龙岩歼敌200余人。这些战术胜利难掩战略被动,部队减员严重,控制区日渐缩小。
正当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苦战之际,各战场传来捷报。西北战场,彭德怀率军围攻宜川,吸引敌九十师、二十七师增援,创造歼敌良机。华东战场,许世友、谭震林部横扫胶济线,解放山东大部。东北战场,林彪冬季攻势歼敌15万,兵锋直指四平。
毛主席洞悉全局、料敌先机,于1948年2月作出关键判断,他认为中原战局已到转折点。他在2月7日致电前线强调:“洛阳是中原战略支点,攻克则全局震动。”这一判断为3月1日这封电报电文埋下伏笔,那就是,当白崇禧主力被刘邓拖在大别山,平汉路以西空虚,若能集中陈赓、陈士榘兵团突袭洛阳,必能彻底改变中原态势。
3月1日毛主席这封电报,收件方囊括刘邓、粟裕、陈赓等七大战区指挥员,堪称解放战争的“中枢指令”。这封电报如同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,引发连锁反应,三军闻令而动。
3月8日刘邓主力回师豫皖苏,在漯河、周口之间兜住整十一师一一八旅,一夜“包饺子”全歼,胡琏龟缩漯河不敢动。3月11日陈谢兵团强渡沙河,连克偃师、巩县,切断陇海路,郑州绥署急调两个军回援,原定北上增援大别山的计划胎死腹中。3月14日洛阳解放。3月15日陈粟外线兵团突然出现在永城、涡阳一线,邱清泉兵团被迫掉头东返,大别山压力骤减。3月下旬刘邓大军以伤亡不足万人的代价,歼敌 3.5 万,收复县城 14 座,把大别山与豫皖苏连成一片。4月刘邓主力与陈赓会师,剑指南阳,中原战场从“品”字形分散状态转变为集中突击态势,为夏季豫东战役埋下伏笔。
捷报传到杨家沟,毛主席推开满桌的电报,对周恩来说:刘邓这一跳,像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,蒋介石的“哑铃战术”被我们扭成了“麻花”!
一直牛配资-股票配资杠杆-场外配资公司-炒股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